商品詳情
一、人類活動的舞臺 1-14
(一)上游山地地區 5-8
(二)中游臺地及鄰近淺山地區 9-11
(三)沿海平原及盆地 12-14
二、翻閱無字史書的考古學 15-60
(一)考古學的方法 16-21
(二)什麼是考古遺址 22-29
(三)臺中地區的考古發達史 30-44
1.最初的調查與發現(1900-1940) 30-32
2.二次大戰前後的研究與學術傳承(1940-1960) 33-37
3.濁大計畫的先聲與腳步 37-44
(四)遺址的分佈與意義 45-60
1.日治時期(1900-1945) 45-47
2.戰後初期(1945-1960) 48
3.濁大計畫時期(1960-1975) 48-49
4.臺中縣志時期(1975-1989) 50
5.遺址普查時期(1990-1995) 50
6.中縣調查計畫(1995-1997) 50-60
三、時空序列中的人群 61-108
(一)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悠遠迷濛 63-67
(二)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遙遠祖先一大坌坑文化 68-72
(三)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大地子民—牛罵頭文化 72-77
(四)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農村生活 78-90
1.頂崁子類型 80-81
2.水蛙堀類型 82
3.營埔類型 83-85
4.水底寮類型 86-87
5.大馬璘類型 87-88
6.七家灣遺址下文化層類型 89-90
(五)金屬器與金石併用時代的多元適應 91-108
1.大邱園文化 92
2.番仔園文化 93-98
3.內轆類型文化 99
4.谷關文化 100-103
5.七家灣遺址上層文化 103-104
6.泰雅族舊社類型 105
7.志樂溪上游石屋群遺址 106-108
四、延伸族群的血脈 109-114
(一)原住民族的史前淵源 110-111
(二)原住民的歷史關聯 111-114
五、如何看到這些存在的未知 115-123
(一)遺址認識與管理維護 116-117
(二)博物館體系的認知 118-122
(三)回答心中的多少疑惑 123
附錄:考古學答客問 124-135
《引用及參考書目》 136-140